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亞果出任務

亞果出任務  Argo





















《亞果出任務》改編自美國中情局機密檔案的真實故事,由榮獲奧斯卡獎的班艾佛列克繼《竊盜城》、《心靈捕手》後,又一自編自導自演的冒險之作。本片揭露一場直到2007年才正式曝光,隱瞞幾十年的人質救援祕辛真相,由奧斯卡得主《諜對諜》喬治克隆尼與奧斯卡提名《晚安,祝你好運》葛蘭海斯洛夫與班艾佛列克攜手擔任製片,著手在洛杉磯、華府和伊斯坦堡進行拍攝。

1979年11月,伊朗革命軍衝入位於德黑蘭美國大使館,囚禁使館內的外交人員與平民,6名美國人設法逃離且躲到加拿大大使家中,令加拿大政府也極可能被捲入這場外交風暴。中情局決定利用假拍片到伊朗真勘景的方式冒險救人。所有參與任務的媒體、製片、演員、編劇、甚至連電影公司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全都不知情的涉入這場救援行動中。

Jack Kirby為《Load of Light》設計的原始封面被CIA改為《Argo》










中情局人質救援專家-東尼曼德茲(班艾佛列克飾),深知這場致命危機救援時間所剩無幾,竟天馬行空的想出史無前例的戲中戲臥底行動,對拍電影一竅不通的他更為此請益許多專家,包括得過奧斯卡最佳特效的化妝師-約翰錢伯斯(約翰古德曼飾),他們說服了製片-雷斯席格,拍攝一部假的科幻動作片,名為「亞果出任務」,並舉行一場盛大的開鏡記者會,更把參與這場行動的人都蒙在鼓裡。東尼帶著剪報、劇照、腳本與分鏡圖,隻身前往德黑蘭,這場關乎人質生死的計中計祕密救援計畫,即將在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Action...











片中主要卡司包括奧斯卡金獎男星《小太陽的願望》亞倫阿金、《搶救雷恩大兵》布萊恩.克蘭斯頓及《死亡醫生》約翰古德曼,幕後團隊更包括奧斯卡提名攝影指導《斷背山》羅德里哥普里托、《竊盜城》雪倫西摩爾、奧斯卡提名剪輯《奔騰年代》威廉高柏及奧斯卡提名服裝設計《社群網戰》賈桂琳魏斯特。



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Iran hostage crisis)始末:

數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波斯语:محمدرضا شاه پهلوی‎,1919年10月26日-1980年7月27日)的主要支持者。隨著民主進程發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莫沙德哈當選上伊朗首相。在阿賈克斯行動中,美國中央情報局幫助巴列維國王和保守派發動政變推翻了莫沙德哈。前後八位美國總統為巴列維國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用以換取伊朗的石油供應,以及在中東的戰略存在。那些反對巴列維國王的人(因為他1960年代早期曾許諾自由及改革,後卻食言)對於美國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憤怒。而巴列維國王及其親信中飽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讓國內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憤怒。社會及宗教人士的不滿情緒匯合在一起,最終爆發了伊朗革命將巴列維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國外。

美國曾想減少伊斯蘭革命對自身的影響,並也曾嘗試與伊朗的新政權建立關係。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1979年11月1日,新的伊朗領導人,阿亞圖拉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波斯語:روح الله موسوی خمینی Ayatullah Ruhullah Al Musawi Khomeini,1902年5月17日-1989年6月3日)號召伊朗人民向美國和以色列示威。霍梅尼將美國政府稱作「撒旦」和「伊斯蘭的敵人」。

這一反美言論極富號召力,很快便有千餘人聚集在美國大使館周圍進行抗議活動。在此前的伊斯蘭革命期間,大使館曾被佔領,且圍牆外的示威活動也已經是家常便飯。在不斷聚集的示威人群面前,伊朗警方顯得愈來愈無助。11月4日,大約500名自稱「伊瑪目的門徒」的伊朗學生(這一數字在不同的報導中都有不同,具體數字在300至2000之間),在又一次的騷動中佔領了使館的主體建築。使館的陸戰隊守衛只進行了象徵性抵抗,而使館職員不得不破壞通訊設備並將敏感的文件予以銷毀。在90名使館人員中,有66名被扣,其中有3人是在伊朗外交部被俘的。

對於將美國人扣為人質的行動,革命者宣稱這是完全正當的,是對美國多年來對於前國王的極權主義統治進行支持並允許巴列維國王前往美國治病的報復。他們還要求美國將巴列維送回伊朗接受審判。外交政策現實主義者認為,人質事件並不僅僅是對某些特定事件(例如巴列維國王赴美就醫)的反應,更是新的伊朗政權對美國的一種示威:伊朗有能力對抗美國。

革命者還對外界展示了從使館獲得的秘密文件,其中有些此前已被美國人用碎紙機破壞,後來又被革命者拼接起來。雖然人質的處境還算不錯,但他們時常會被蒙上眼睛帶到當地人和電視鏡頭前。這一人質危機導致了每日的新聞追蹤報導的出現(至今仍是如此)。由泰德·科貝爾主持的美國廣播公司的深夜新聞節目《美國被俘人質》最終變成了風格嚴肅的《夜間新聞》節目。

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立即對伊朗施加了經濟和外交壓力:1979年11月12日起終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一些伊朗人被美國驅逐出境(他們中很多人與人質危機或伊朗新政權沒有任何關係);大約價值80億美元的伊朗人的在美資產自1979年11月14日起被凍結。

在使館被佔領時,有六名美國人成功逃脫並在一幢公寓中躲藏了起來,直到他們在加拿大大使肯·泰勒(Kenneth Douglas "Ken" Taylor)的幫助下,在加拿大和瑞典大使館獲得庇護。這六名美國人是馬克·里傑克(Mark J. Lijek)、科拉·阿姆本·里傑克(Cora A. Lijek)、約瑟夫·斯塔夫德(Joseph D. Stafford)、凱瑟琳·斯塔夫德(Kathleen F. Stafford)、羅伯特·安德斯(Robert Anders)和亨利·李·沙茨(Henry L. Schatz)。他們獲得了假的加拿大護照,因此得以在1980年1月20日加使館關閉時,安全地離開,而沒有暴露其美國公民的身分。中情局為他們提供了護照並實施了整個營救行動。

十三名女性和非裔美國人人質於1979年11月19日和20日獲釋。另一名人質因為疾病原因也於1980年7月11日獲釋。




CIA相關網址:https://www.cia.gov/library/center-for-the-study-of-intelligence/csi-publications/csi-studies/studies/winter99-00/ar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