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科學怪人:屠魔大戰

科學怪人:屠魔大戰  I, Frankenstein


本片耗資七千萬美金,《科學怪人:屠魔大戰》是《決戰異世界》系列原著凱文葛瑞佛筆下的傳奇人物,靈感來自科學怪人;而縱使男主角繼承經典人物不朽的身軀,卻以闇黑使者的形象現身,顛覆常人的既定印象。

在兩個百年爭鬥不休的不朽家族中,其中一個家族製造出科學怪人,具有超人的能力,並且被命名為亞當。自此之後,亞當發現自己身陷爭鬥中無法脫身,因為兩大家族都希望能夠獲得亞當不死身軀的秘密,好為自己建立一支最強的軍團……。

生性善良的亞當,該如何運用自己的超能力來制止這場因為他的誕生所引發的全面性毀滅戰爭?

亞倫艾克哈特為本片特別增壯七公斤,以符合大眾對於科學怪人高壯的威猛形象外,他更為了科學怪人著名的縫合「疤妝」,每次上戲前必須得貼上假臉皮,再用特殊化妝細膩畫出縫合的疤痕,每次光「變臉」就得挨上三小時,讓他笑稱當超異能英雄不是件容易事:「在《黑暗騎士》裡我只有1/3的時間要變臉,部分還是後製特效完成的,但這次在《科學怪人:屠魔大戰》我每分每秒都要以科學怪人的疤痕妝上陣,劇組為求逼真感,因此每天上戲前我得乖乖坐在椅子上貼臉皮做特殊化妝,雖然非常辛苦但其實是蠻有趣的體驗。」



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
作者: 瑪麗.雪萊
原文作者:Mary Shelley
譯者:周沛郁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03/2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60元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又譯作《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是西方文學中的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誕生於日內瓦湖畔,出自瑪麗·雪萊之手。最初出版於1818年,較為普及的版本是1831年印行的第三版,屬於受到浪漫主義影響的哥德小說。後世有部份學者認為這部小說可視為恐怖小說或科幻小說的始祖。弗蘭肯斯坦是故事中的瘋狂醫生,因為以科學的方式使死屍復活,所以中文版譯作《科學怪人》。而那個人造人稱為「弗蘭肯斯坦的怪物」。

人能否跨越分際,擅自扮演上帝的角色?

對科學極度狂熱的維克托.法蘭肯斯坦為了解開生命之謎,終日在墓室與停屍間內研究腐敗駭人的軀體,終於發現創造生命的關鍵。即將做出重大科學突破的狂喜,讓他全無意識到,自己以人類形貌為本、以屍塊拼湊而出的,將是一個面貌猙獰、身形奇高,連創造者自己見了都不免為之膽寒的怪物!

就在怪物睜眼的瞬間,驚怖悲慘的命運,已悄悄跟進……

作者簡介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原名瑪麗.戈德溫(Mary Godwin),為英國著名小說家、短篇作家、劇作家、隨筆作家、傳記作家及旅遊作家,因其1818年創作之《科學怪人》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她是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和哲學家波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之妻,曾幫助夫婿編輯和推廣他的作品。她的父親是政治哲學家威廉.戈德溫(William Godwin, 1756~1836),母親是哲學家暨女權主義者瑪麗.渥爾史東卡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7)。

1814年,她與父親的追隨者,已婚的雪萊陷入熱戀。1816年雪萊的首任妻子自殺後,兩人正式結婚。1816年兩人於日內瓦附近逗留了整個夏天,瑪麗在該地開始構思小說《科學怪人》。1822年,雪萊在出海航行期間遇上風暴,因船隻沉沒而喪生。一年後,瑪麗返回英國並成為專業作家。

其他小說作品包括:《瑪蒂達》(Mathilda, 1819)、歷史小說《瓦爾伯加》(Valperga, 1823)和《珀金.沃貝克》(Perkin Warbeck, 1830)、末日小說《最後之人》(The Last Man, 1826),以及《洛多爾》(Lodore, 1835)和《福克納》(Folkner,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