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9日開始間斷性地在日本NHK電視台播放的13集特别歷史劇(屬於“大河劇”系列)。原作為司馬遼太郎的同名長篇歷史小说,在1968年(昭和43年)至1972年(昭和47年)間在產經新聞上轉載。“坂上之雲”本身意思是“顺着山坡(坂)上升的雲”,影射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奮發圖強,學習並追趕西方列強,國力不斷增強的過程
“坂上之云”描述松山藩出身的秋山好古和秋山真之兄弟,以及自幼一起长大的文学家正冈子规的故事,时代背景为明治时期的日本。故事前半是三位主人公的求学过程,对好古的骑兵,真之的海军战术研究,和子规对于日本短诗/现代散文改革运动都有详细的描述。故事后半,特别是在子规逝世后,集中在秋山兄弟关连至深的日俄战争。作者司马辽太郎企图捕捉日俄战争的全貌,并且新一批角色登场,包括儿玉源太郎,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等。
第一部
明治維新開始的那一年誕生的秋山真之,跟進入陸軍的哥哥好古一起住在東京。好友、正岡升一起在東京大學預備門上學。不過,對學生生活產生懷疑,真之從預備門輟學,進入海軍學校。另一方面,立志於改革俳句的升,也進入了帝國大學就讀,不過同時期感染肺結核。
甲午戰爭爆發時,秋山兄弟與子規從不同的角度,都參與了這場戰爭。當戰爭結束後,他們也都感受到了,日本前面則是要進犯遠東的大國-俄羅斯。
第二部
19世紀是帝國主義的時代,日本雖然打敗清國,但嚴重地感受到北方俄羅斯力量的威脅,當時,俄國力量已經深入中國東北,並控制旅順等重要軍事要地。
日本在維護自己領土與利益下,也體認到難免終將與俄國一戰。當時在外考察的秋山、廣瀨等人,跟政界人士積極地推動與英國同盟,以增加日本的國際支援。同一時期,清國內部的政治力量也在悄悄改變,八國聯軍以後,袁世凱掌握實權,除了要求各國返還管轄權以外,更積極地籌畫建立清國的新式軍隊。
另一方面,在日本的子規由於長期臥床,病情更加嚴重,1902-03年冬,他已經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也日益激發他的創作力量,東京根岸的子規庵聚集了一批與他志同道合朋友,一起為日本俳句作出貢獻。
俄國的尼古拉二世自從在日被刺殺未遂以後,對日本一直沒有好感,同時也支持俄國的東進政策,到20世紀初期,日俄兩國的關係逐漸惡化,同時俄國遠東總督也野心勃勃,意欲教訓日本這個「東洋的猴子」。
1904年2月6日,日俄開戰,日本海軍首先攻擊旅順港的俄軍。但旅順港已經被俄國建設成難攻不落的軍港,除擁有世界最大艦隊外,沿岸的火砲更是讓日軍毫無攻擊機會。
日軍聯合艦隊的參謀有馬良橘考量地形,建議採美西戰爭的「閉塞作戰」,並於夜間實施,降低被俄軍發現的機會。但實施3次的閉塞作戰均失利,且少校廣瀨武夫,也在第二次閉塞作戰中,因為搜救部下而被俄軍砲彈打死。
第三部
日本與俄國衝突檯面化。當時,歐洲一致不看好日本,並不願貸款給日本,而日本在缺乏資源下開戰。
日本海軍深知不是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之敵,也無法拿下旅順軍港,於是要求陸軍從陸上攻佔制高點,從陸上摧毀旅順俄軍。
滿州日軍編成了第三軍,由乃木希典率領,意欲從最強點突破,攻佔俄國要塞。但當時,第三軍團沒有俄國要塞的詳細情資,只好以正攻法,經二次攻頂換得部分資訊、死傷慘重,但仍無法擊破俄軍重重防衛與砲火陣地。
第三軍決定改變戰略,進攻另外一個據點-203高地。雖然可以拿下山頭,但是由於攻頂部隊僅剩下40人,又被之後反擊的俄軍殲滅。
擔任總參謀的兒玉源太郎,甘冒被送軍法會議的危險,隻身前往旅順,雖與第三軍參謀衝突,但仍說服乃木希典交出指揮權。兒玉認為第三軍採取的戰法已經老式,改採攻頂搭配砲擊的方式,雖可能犧牲一部份攻頂部隊,但可拿下203高地免於俄軍反擊。第三軍最後終於拿下203高地,並且猛擊旅順港的俄國海軍。
戰勝旅順的日軍隨即北上,會師並與俄軍於奉天戰開會戰。當時,日軍人力與物資軍不如俄軍。開戰時,大山與兒玉採擾亂戰術,左右翼接續攻擊,導引俄軍疲於奔命,最後主力中央攻擊。
俄軍統帥由於過於緊張拘束,最後撤兵。陸戰方面,日軍並不算完全擊潰俄軍,而是俄軍自行撤退。
海戰部分,波羅的海艦隊由於延遲抵達東方,日本海軍猜測可能有兩條方向:第一走東海、於對馬海峽決戰,第二則是繞過太平洋,經日本津輕海峽進入海參威軍港。然而,任何一條路徑,日本海軍若猜測錯誤,則無法攔截。秋山真之認為俄軍延遲進入東方,應該是採第二條路徑,故建議司令東鄉前往津輕海峽,最後東鄉認為應該在對馬海決戰。於是開始日俄海戰。
兩軍於海上交戰前,在送達東鄉的電文中,真之加上了一句話:「今日天氣晴朗、浪高」。暗示視線良好,海面搖晃對俄軍不利、日軍有利。戰艦接觸前夕,東鄉決定敵前左轉,冒險採丁字戰法,擊沉俄軍多艘主力戰艦,最後俄軍投降。
戰爭結束前夕,真之的母親病逝。當時,好古仍在中國東北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