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自信 世界同行

勇敢自信 世界同行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愛與黑暗的故事

愛與黑暗的故事  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改編自以色列最偉大作家艾默思(Amos Oz)的回憶錄,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編導處女作。

劇情描述猶太小男孩艾默思的父親厄力耶是位多識的文人;母親弗妮雅(娜塔莉波曼 飾演)則浪漫又充滿想像力。如同許多1930至1940年代的猶太家庭,他們為逃離迫害自歐洲舉家至巴勒斯坦,父親對未來謹慎地抱持希望,但母親對生活的渴望不止於此。

生活的重擔、戰爭的恐懼、以及逃亡的顛沛流離,一再對母親造成沈重的壓力,不僅對婚姻生活不滿,聰明才智也受到壓抑。為了排遣怨懟,她編了一個個冒險故事給十歲的艾默思聽,她朗誦的詩篇和闡述語言文字的方式也深深影響艾默思的文筆。

以色列的獨立並未帶來弗妮雅所期盼的新生,她就此孤獨地陷入了無盡哀傷。束手無策的艾默思被迫提早與母親離別,在他見證一個國家誕生的同時,也必須面對自己另一個新的開始…。





愛與黑暗的故事
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作者:艾默思.奧茲 
原文作者:Amos Oz
譯者:鍾志清
出版社:繆思 
出版日期:2012/08/2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80元










九歲時,我見證我的國家誕生。
十二歲時,我目睹我的家庭崩解。

以色列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艾默思.奧茲,出生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初的耶路撒冷(יְרוּשָׁלַיִם)。當時,全歐洲大陸的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狂熱正升到最高點。一千多年前便被迫離開故土的猶太人,此刻再次面臨重大抉擇。

精神上,他們迫切想要重建自己的國家,不再做永遠的異鄉人;實際上,他們世世代代早已在歐洲生活了上百上千年,又怎能說他們不是道地的歐洲人?留在一生熟悉的土地上,在民粹暴徒的迫害下只有死路一條;重新拔根,到全然陌生的故土從零開始,在那裡等著他們的卻不只是百廢待舉的新生,還有兩千年前就種下的民族恩怨。

對這個年代的猶太人來說,故鄉仍是異國,異國才是故鄉。

在那個大世界裡,所有的牆壁爬滿塗鴉:「猶太佬,滾回巴勒斯坦!」於是我們回到了巴勒斯坦,而現在整個大世界又朝我們叫嚷:「猶太佬,滾出巴勒斯坦!」

艾默思正是站在如此特殊的時空點上,以一個小男孩的眼睛,見證了以色列猶太人種種笑淚交錯的樣貌:

老一輩的人們活脫脫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杜思妥也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契訶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筆下人物再現,是猶太復國主義(ציונות‎‎)熱情的支持者,卻也不乏認命的幽默;中生代認同歐洲高尚文明,骨子裡認定自己遠比那些在鼓譟民族主義、血統淨化,目光狹隘的歐洲人更有資格當歐洲人,對自身處境不時苦澀自嘲;新生代少了昔日歐洲文明幽靈的羈絆,揚棄舊時代「猶太人」蒼白文弱的身影,一逕追求新「以色列人」黝黑強壯的未來形象。這一切,構成一個漂泊千年民族悲喜劇錯綜複雜的前半生。

穿梭在童年歲月的點點滴滴與家族回憶中,艾默思高明地編織成這部愛與黑暗的大歷史。他毫不留情地反省自己與自己的國家、族人,卻不失幽默,揭露以色列強硬姿態底下不那麼光鮮,卻更可親可愛的面貌。這個故事不只是艾默思個人的成長悲喜劇,也是所有猶太人的一生,更是全世界所有文化圈人民都能共鳴的偉大故事。

作者簡介

艾默思.奧茲(AMOS OZ)

本名艾默思.克勞斯納(Amos Klausner),1939年生於耶路撒冷,當時以色列尚未建國。艾默思出身書香之家,父母皆有大學學位,通曉多國語言,受歐洲文化薰陶甚深。知名文 學研究家約瑟夫.克勞斯納(יוסף גדליה קלוזנר‎‎)博士是他的伯公。家族友人亦多為文人學者,甚至不乏以色列重要作家、詩人與政治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下,他似乎註定要走上文學之路。

他九歲時,以色列建國;十二歲那年,母親自殺身亡。兩年後他離家投入基布茲(קִבּוּץ),改姓為奧茲。基布茲理念也對他造成深遠影響:他在基布茲開始創作、完成中學學業,之後進希伯來大學攻讀哲學與文學、成家立業,生活長達三十多年,直到1986年才遷離。

1965年,他出版第一本小說,至今已著有小說18部,文學、政治評論集約10部,以及逾400篇文章與評論。1968年小說《我的米海爾》大受喜愛, 使他成為以色列家喻戶曉的作家,1987年的小說《黑匣子》更獲法國外語文學最高榮耀費米娜獎。1998年亦以文學成就獲得以色列獎。2002年自傳《愛 與黑暗的故事》問世更成為轟動國際的大事。至今所獲國際性文學獎項還包括:德國歌德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王子獎、義大利普列摩.李維獎、義大利都靈國際書 獎等。

奧茲曾參與1967年的六日戰爭和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親身體悟過兩次中東戰爭。從戰場歸來後,他於1977年帶頭成立「現在就和平」(Peace Now)運動,致力推動以巴和平共處。這位右手寫評論、左手寫小說的作家,被以色列人視為「以色列的良心」、先知(雖然他本人完全拒絕這樣的稱謂),是少數以小說聞名國際,卻先後從德、法總統手中領得和平獎的小說家。2006年9月初,他與推動以巴和平運動的巴勒斯坦政治暨哲學家努賽貝(Sari Nusseibeh)共同獲頒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獎。堪稱當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希伯來語作家,也是以色列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與家人目前定居在以色列阿拉德。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