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自信 世界同行

勇敢自信 世界同行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Obsluhoval jsem anglickeho krale

揚迪特個子雖小、志氣卻很高。他看過揮金如土的有錢人在飯店縱情狂歡;也看過可憐窮人撲倒在門口泥地,死命撥找著人們不小心滾落的銅板。服務過無數權貴商賈、名門大師和將領統帥的他,雖只是個年輕的飯店服務生,卻立志要成為百萬富豪。

他知道他可以辦得到: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然後掌握所見、所聞。懷抱這項認知和壓抑已久的夢想,他離開了第一個工作,轉到一間浮華奢靡的「天堂艷樓」體驗紙醉金迷的生活…;之後他更轉往布拉格最氣派豪華的「巴黎飯店」,一步步接近他的夢想。

人生百態宛如萬花筒,大戰前後的捷克情勢更是詭譎萬變。然而,侍候過皇帝總統、將相公卿的他,卻能從過往行人的臉部表情,準確預知世界戰爭的情勢;更從車站鏡子裡的驚鴻一瞥,清楚看見了自己的未來…。

由曾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捷克大師伊利曼佐所導演的新片《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三月初在布拉格奪下了捷克電影最高榮譽的「金獅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等四項大獎,為伊利曼佐和已故的捷克大文豪赫拉巴爾的完美合作,三度寫下輝煌紀錄。

伊利曼佐之前曾因改編赫拉巴爾的《嚴密監視的列車》,榮獲了196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而另一部改編作品《失翼靈雀》,則奪下了1990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這部以一個飯店服務生瘋狂、荒謬而傳奇的一生,對映了捷克半個世紀以來萬千變化局勢的電影,是伊利曼佐第六度改編赫拉巴爾的小說,也是他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忠於原著,片中呈現了金碧輝煌、紙醉金迷的夢幻布拉格,每個場景均極度奢華:不論是男主角當服務生時,讓他大開眼界的池畔裸體音樂盛會;或是當他成為百萬富豪後,把鈔票當壁紙貼的瘋狂行徑…,在片中都作了真實呈現,極具感官挑逗及揶揄之能事。電影一完成隨即獲選為今年柏林影展競賽片,之後並榮獲了「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是赫拉巴爾最著名的小說,也是他靈光一閃,在18天之內一氣呵成的曠世鉅作,完成迄今一字未改,讓世人津津樂道。改編、導演《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一直是伊利曼佐的願望。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伊利曼佐堅持從捷克國家電視台手中取回電影拍攝權,竟不惜耗費他十數年的光陰來打官司。這部鉅作最後終於在赫拉巴爾辭世10年、而伊利曼佐也年近70歲時拍攝完成,於捷克上映時造成轟動,蟬連八週的票房冠軍,為《達文西密碼》票房的2倍。

捷克大文豪 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最瑰麗璀璨作品

捷克大文豪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生於1914年。他21歲時進入查爾斯大學法學院就讀,不到四年,就因為納粹關閉了捷克所有的高等學院而學業中輟;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他才修完所有博士課程。之後,他卻毅然將博士學位甩在一旁,當過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推銷員、鋼鐵廠臨時工、廢棄物打包工、劇院佈景工人和跑龍套的臨時演員等,但就是沒再從事過任何跟法學有關的工作。

赫拉巴爾一生際遇起伏,順境少而逆境多。50年代初期,工作不順,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他的作品,他的創作多是在一疊疊從工廠帶回家的廣告紙背面完成的。卑微地活了大半輩子之後,1962年起,年近半百的赫拉巴爾才認真地開始創作,終於在49歲那年出了他的第一本書,特殊的風格和文采旋即備受推崇矚目。 1968年共產政權掌控捷克,赫拉巴爾由於曾支持「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而被列為黑名單。1970到1976之間,他遷至布拉格城外他出生的小鎮隱居,並完成了一部部畢生最傑出的作品。

赫拉巴爾一生創作頗豐,光是捷克文版,前後就發行了近三百多萬本。他的作品被翻譯有將近30種語文版本,最知名的有《嚴密監視的列車》(Closely Watched Trains)、《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註)、《時間靜止的小鎮》(The Little Town Where Time Stood Still),和帶有濃厚自傳色彩的《過於喧囂的孤獨》(Too Loud a Solitude)。除了非凡的文學成就外,赫拉巴爾在電影和戲劇方面也有相當貢獻,他不但創作過不少劇本,幾部知名小說陸續搬上銀幕後也都成績斐然。 1965年的劇本《底層的珍珠》(The Pearl in the Deep),他與一群年輕導演開啟了捷克電影「新浪潮」的先端;《嚴密監視的列車》由伊利曼佐搬上大銀幕,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曼佐之後並以《失翼靈雀》(Larks on a String)再奪下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

1997年,赫拉巴爾自醫院的五樓窗口墜樓身亡,傳言他當時不過是想餵鴿子,但也有人說他是自殺…。由於赫拉巴爾生前曾經承諾,要將他畢生最愛的作品《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交給最懂他的伊利曼佐來拍攝。不料,在他身後取得了電影拍攝權的捷克國家電視台,卻執意想邀請曾以《分道不揚鑣》(Divided We Fall)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另一位捷克導演揚霍布雷克(Jan Hrebejk)來執導。這讓伊利曼佐不惜以停止創作來抗議,並耗費了十多年的寶貴光陰來和捷克電視台打官司。所幸這部鉅作《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最後終於在赫拉巴爾辭世10年、而伊利曼佐也年近70歲時的今天拍攝完成,並榮獲了捷克影壇最高榮譽「金獅獎」最佳影片等四大獎,三度為伊利曼佐和赫拉巴爾的完美合作寫下了輝煌紀錄。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