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

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火戰車

火戰車  Chariots of Fire















本片是1981年的英國劇情傳記片,由曉治·赫德遜執導,伊安·查理遜及班·克勞斯等主演。敘述1924年英國菁英運動員在奧運上使出渾身解數以為國爭光,本片乃真人真事改編,取材自在國際體壇上揚眉吐氣的英國運動員亞伯拉罕(Harold Abrahams)李德爾(Eric Henry Liddell)的故事,描述他們在1910年代末至1920年代初期間,怎樣透過努力成為英格蘭及蘇格蘭的奧運田徑選手,而最後分別贏得100米及400米短跑金牌。本片獲得奧斯卡54屆最佳影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服裝設計等四項大獎。

因哈羅德·亞伯拉罕是猶太人,而埃里克·利德爾則是虔誠的基督徒,電影中不乏宗教的元素,甚至片名也是取自英國讚歌《耶路撒冷》的其中一句「Bring me the chariots of fire」(詞彙的原出處則可見聖經列王紀下2:11及6:17)。

1919年英國劍橋大學考進一位猶太學生生亞伯拉罕,他平時飽受種族歧視之苦,一心想成為奧運百米比賽金牌得主第一人,為同胞爭光。蘇格蘭高地也有一位想奪得百米金牌的青年李德爾,他父親是傳教士,本人是虔誠的教徒,他認為運動員須具備堅強的意志和精神,和基督教教義是一致的,既然老天賜他一雙快腿,就是要他為上帝爭光。

1920年,蘇格蘭和法國舉行田徑比賽,李德爾代表蘇格蘭出賽。比賽情況膠著之際,李德爾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終於先馳得點。亞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意志造就奇蹟的結果,十分激動。他急切地求意大利教練穆比尼指導他。穆比尼當時沒有答應。

1923年,倫敦舉行全國田徑賽,李德爾和亞伯拉罕一起在跑道上。李德爾得冠軍,亞伯拉罕落後兩碼。他的女友、歌劇演員西比爾安慰他下次定能超越李德爾,但他痛苦地表示,他的速度似乎已到了極限,再也無法提高了。穆比尼看到他身上有一种渴望拼搏的精神,決定助他一臂之力,跟他說:“那兩碼包在我身上,亞伯拉罕才恢復了信心。

1924年,第八屆奧運在巴黎舉行。英國代表隊起程赴法,李德爾才知道百米比賽在星期天舉行。按照基督教規定,星期天是安息日,不得工作。他考慮再三,最後決定遵守教義退出比賽,各國好手聚集巴黎。英國王子威爾斯赴巴黎督陣。然而最有希望的冠軍得主李德爾卻放棄參賽資格,威爾斯命令他加比賽。李德爾只回答:“國家、國王也都是上帝所造。

正在相持不下時,英國四百米選手林賽爵主將自己的選手資格給了李德爾,因為那場比賽不在安息日舉行,他可以參加。後來李德爾不孚眾望得四百米冠軍,而且打破世界記錄。現場觀眾向他歡呼,同伴把他抬在肩上,李德爾則向成全他的林賽爵士致敬。

而亞伯拉罕雖然沒有遭遇上李德爾,但和他角逐的選手全是美國短跑名將。不過,亞伯拉罕已領悟到,面前最大的障礙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不足。他克服了心理障礙,信心百倍地參加了百米賽,並奪得冠軍。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