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

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鐵娘子:堅固柔情

鐵娘子:堅固柔情  The Iron Lady



梅莉史翠普以本片獲得2012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也是她繼《克拉瑪對克拉瑪》(最佳女配角)和《蘇菲亞的選擇》第三度獲得奧斯卡獎,片中以倒敘手法回顧了柴契爾夫人的傳奇一生。
柴契爾夫人在1979年的內閣選舉中成功打破性別、階級的限制與制約,以強大的魄力,在由男性主導的動盪世局裡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她在位十餘年來推動的社會經濟政策雖為她贏得許多英國人民的愛戴與推崇,但也招致兩極化的評價。

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長達兩個半月,英國全民上下草木皆兵,首相柴契爾夫人在這開戰前的17天,以無比的氣勢和恆心,穩固她的政治事業…。

曾16度提名奧斯卡金像獎的梅莉史翠普,這回再以她的百變口音與絲絲入扣的演技,詮釋著名女中豪傑。

電影以倒敘手法回顧柴契爾夫人的傳奇一生,以細瑣的記憶片段重新拼湊其邁向權力巔峰的從政風雲錄,並揭開政治人物背後的落寞和曾經付出的代價,感性呈現這位不凡女性剛柔並濟的面貌與不為人知的一面。

為了演好這個舉世皆知的名人,梅莉史翠普還在英國居住一段時間,到英國國會旁聽、觀察首相、議員的一舉一動,並親自拜訪柴契爾夫人幼年時居住的林肯郡葛蘭森住處。

為求形象神似,梅莉還戴了假的鼻翼,修正鼻梁形狀,與盛年時期的本尊更神似;晚年則是一大考驗,化妝人員沒讓她戴上一整個面具,而是在她頭上用一些石膏做為五官修正的基礎,如此化妝耗時費工,梅莉毫無怨言。



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柴契爾女男爵,LG,OM,PC,FRS(英語: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中國大陸譯作撒切爾夫人,台灣譯作柴契尔夫人, 港澳譯作戴卓爾夫人。英國政治家,於1979年至1990年任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是自索爾茲伯里勛爵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若只以連續而單一的任期計算,則是自19世紀初葉利物浦勳爵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此外,她是英國歷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女性首相和經選舉而產生的主要政黨女黨魁,也是曾擔任重大國務官位的第一位女性。她是英國現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同時受到不少人的愛戴和憎惡。

1970至1974年,瑪格麗特·柴契爾首次進入愛德華·希思內閣擔任教育及科學大臣。保守黨政府下台後,她在1975年的黨魁選舉中擊敗希思,出任保守黨黨魁和官方反對黨領袖,並在1979年率領保守黨重奪政權。瑪格麗特·柴契爾領導保守黨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次大選中勝出,是英國首相在二十世紀的最高紀錄(直到2005年才被工黨首相東尼·布萊爾追平)。然而,雖然瑪格麗特·柴契爾在長達11年的首相生涯中,一直在簡單多數制選舉中獲勝,但是1990年的保守黨黨魁選舉中,她卻因未能於第一輪取得壓倒優勢直接擊敗黨內對手邁克爾·赫塞爾廷,而被迫宣佈辭職,其後她所屬意的候選人財政大臣約翰·梅傑出馬參選並最終獲勝。

瑪格麗特·柴契爾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柴契爾主義」,它包括在財政上推行貨幣主義政策,壓縮公共開支,降低稅收;在經濟上實行大規模私有化政策,減少對經濟活動的政府管制;在社會政策領域,則努力擺脫「福利國家」色彩,削減、控制與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另外,早在她擔任首相以前,由於她高姿態地反對共產主義,而被前蘇聯媒體戲稱為「鐵娘子」,這個綽號甚至已成為了她的主要標誌。

瑪格麗特·柴契爾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她成功地削減了工會的力量,使其徹底失去了左右政局的能量。為了使英國經濟恢復活力,擺脫「英國病」的困擾,她拋棄了二戰之後的所謂「共識政治」與凱恩斯主義政策,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減少,大多數國營事業實行了私有化,勞動力市場也變得更具彈性,英國經濟最終走出了長期「滯脹」的局面。自1981年以後,其年實際增長率達3%以上,在當時是僅次於日本的主要西方已開發國家。在社會文化領域,瑪格麗特·柴契爾則致力於抨擊福利制度所衍生的「不勞而獲」思想,頌揚傳統的中產階級道德,鼓吹通過努力工作以創造財富,而非追求財富的再分配。

柴契爾主義的實行,在英國社會造成了深刻的分裂。尤其是財政緊縮與產業轉型,對於英國的傳統產業,如煤礦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因此瑪格麗特·柴契爾特別不受蘇格蘭、南威爾斯、英格蘭北部的約克郡、肯特郡與達勒姆郡等傳統采礦區的歡迎,至今保守黨在上述地區的選舉中仍少有斬獲。在英國,有關瑪格麗特·柴契爾的評價也趨於兩極,有人認為她拯救了英國經濟,但有人反駁她要為國內的傳統產業的衰弱和迅速惡化的貧富差距負責。亦有人指出,英國雖然因瑪格麗特·柴契爾的政策使經濟陷入一段艱難而混亂的時期,但這卻是英國經濟踏入現代化的必經階段。無論如何,1990年瑪格麗特·柴契爾下台後,繼任的保守黨梅傑政府以及工黨布萊爾政府,依然沿行了她所推行的經濟變革,該政策方向持續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

在對外事務上,通過與意識形態相近的美國總統隆納·威爾遜·雷根結成緊密盟友,瑪格麗特·柴契爾深化了「英美特殊關係」(Special Relationship)。而雷根的財經政策又被稱為「雷根經濟學」(Reaganomics),這與柴契爾的財經政策(即「柴契爾主義」)有高度相似。此外,1982年爆發的福克蘭群島戰爭(或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更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通過重創阿根廷軍隊並奪回福克蘭群島(或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瑪格麗特·柴契爾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英國的大國形象,使英國人重新恢復了自信。同時,作為雷根的重要夥伴,她也被認為是領導西方世界戰勝蘇聯,贏得冷戰勝利的領袖之一。

在執政後期,為了平衡預算,瑪格麗特·柴契爾全力推動將地方稅改為以人為單位徵收的社區收費,即俗稱的「人頭稅」。這一不得人心的累退稅政策重挫了她的聲望,而且許多地方政府趁機提高稅率,因此在國內引起了強烈的批判。與此同時,瑪格麗特·柴契爾反對深化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立場,使保守黨內部出現分裂。為此其主要助手財政大臣奈傑爾·勞森與副首相傑弗里·豪爵士分別在1989年10月與1990年11月掛冠而去,這嚴重損害了她的管治威信和黨內對她的信任。結果不久之後,其黨內主要反對者邁克爾·赫塞爾廷向她發出挑戰,因而觸發了一次黨魁選舉。因為過於大意,瑪格麗特·柴契爾未能在第一輪選舉中獲得高於對手15%以上的票數直接獲勝,而大多數閣員對其第二輪選舉均不表樂觀,瑪格麗特·柴契爾最終選擇辭任首相和黨魁,退為後座議員。瑪格麗特·柴契爾的失敗,至少部分地可歸咎於不充分的聽取勸告和負面政治宣傳。1992年,她被冊封為終身貴族(柴契爾女爵)並進入上議院,1991年創建「瑪格麗特·柴契爾基金會」並出任主席。

唐寧街歲月︰撒切爾夫人自傳(全二冊)
作者:[英]馬格麗特‧撒切爾
譯者:李宏強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語言:簡體中文 ISBN:9787801738394
裝訂:平裝
定價:69RMB










柴契爾夫人是20世紀世界政治領域中最杰出的權力女性。她出身低微,沒有任何家世背景,憑借個人意志和務實精神,踏入男性佔統治地位的政界,最終登上權力的頂峰。

柴契爾夫人初登相位時,大英帝國已喪失了舊日的光榮和夢想,經濟衰退,政治孱弱,民心低落,英國被譏諷為「歐洲病夫」。柴契爾 夫人以毫不妥協的態度施行一系列政治與經濟改革措施,將英國從危機中挽救出來,重歸世界實力強國之列。

柴契爾夫人採取的新自由經濟政策至今仍具有借鑒意義。她大力減少國家干預,重視發揮市場機制;推行非國有化政策,鼓勵私人投資;對工會和罷工采取鐵腕策略,削減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等公共開支。 柴契爾夫人在政治領域也堅持強硬路線。她強化與美國的關係,締造英美聯盟;反對歐洲一體化,捍衛英國固有利益;橫跨半個地球對抗阿根廷,贏得福克蘭島戰爭的勝利;與中國就香港問題舉行談判,表現出識時務的一面。所有這些激進且爭議巨大的措施被人們稱為「柴契爾主義」。支持者認為她帶領英國走出經濟困境,提升了英國的國際地位;反對者則認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裁者、自大狂,幾乎毀掉了英國的福利制度。

作為柴契爾夫人的第一本自傳,本書以親歷者的視角向讀者展示了這位生來與政治結緣,以強硬幹練著稱的政壇「鐵娘子」,在入主唐寧街10號、三度蟬聯首相的11年中所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不但為英國的重新崛起奠定基礎,而且深刻影響了世界政治的走向。它還帶領我們走進柴契爾夫人的內心世界,講述「女人統治世界」的精彩故事,感受「鐵娘子」光芒四射、激動人心的傳奇人生。


瑪格麗特‧柴契爾,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鎮一個經營雜貨的小商人家庭,年輕時代加入保守黨,1975年成為該黨領袖。1979年當選為英國歷史上的首任女首相,開啟三度蟬聯首相、連續執政11年(1979~1991)的傳奇經歷,是當代世界政治中最卓越的權力女性之一,並以其強硬、干練的領導風格被稱為政壇 「 鐵娘子 」 。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